最近,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里蔬菜价格再度引发关注,登上热搜榜。每年秋冬季节的蔬菜价格波动,往往都备受消费者和农民的关注。今年尤其如此,刚经历了几个月的菜价疯涨,秋季蔬菜的大批量上市就像一股清风,终于吹散了市场的“高压云”。
一、蔬菜价格飙升背后的原因
要说清楚为何秋季蔬菜上新会登上热搜,得先聊聊今年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。今年的菜价上涨可不是无缘无故的,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每年入秋以后,我国北方不少地区都进入了“冷凉气候带”,再加上降水量偏多,秋菜供应链的断层现象就很明显了。蔬菜生产和流通上都遇到挑战,加上运输受阻,直接导致了价格持续走高。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,今年8月全国蔬菜批发价格环比上涨了21.7%,9月继续上涨6.5%,10月初涨幅虽有所放缓,但仍有1.6%的涨幅。
其中,个别品种的价格涨得尤为离谱。比如青椒的9月环比涨幅达到了45.6%,西红柿高达35.2%,冬瓜也涨了将近20%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每次买菜都能感受到这种“涨得离谱”的菜价冲击。
那么,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呢?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异常天气。北方秋雨连绵,不仅使得蔬菜产地提前退市,秋菜上市时间也普遍推迟,导致供应一时跟不上。此外,田地里长期积水,不仅影响了菜农采摘,还阻碍了运输。这一连串影响传导下来,最终就表现在了消费者的菜篮子上——价格一涨再涨。
二、产地转换+需求旺盛,菜价涨势未止
说到蔬菜涨价,产地转换的断档是绕不开的话题。我们国家的蔬菜市场存在“产地转换”的特点,也就是说当一种蔬菜的主要供应地进入换季、减产或因天气停产时,就需要别的产区接力供应。然而,转换期间往往会出现供应偏紧的阶段。
由于今年夏季天气异常,气温突降,夏季蔬菜提前退市,而北方秋菜因为雨季推迟上市,供应链一时没能衔接上,导致市场上蔬菜数量不足。而蔬菜作为日常需求品,无论价格高低都需求稳定,因此价格波动会更明显。这时,部分品种的蔬菜供应短缺,导致价格波动,也就成了市场机制的“正常表现”。
此外,需求的季节性增长也推动了价格上涨。随着秋冬季节来临,居民对蔬菜的需求量开始增加,而蔬菜中的叶菜类和根茎类尤其受到欢迎。需求旺盛、供应紧缺,价格上涨就是必然的了。
三、秋季蔬菜集中上市,供应端压力减轻
不过好消息也随之而来。随着秋菜大量上市,供应偏紧的情况逐步好转,蔬菜价格也开始趋于回落。在蔬菜主产地河南商丘的农产品市场,我们可以看到各类秋季蔬菜像是白菜、萝卜、土豆等已大量上市。数据显示,仅商丘一地,最近一个月的蔬菜产量就超过了40万吨。而这还只是一个产地的情况,秋季蔬菜的集中上市让市场供应链的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。
河北、山东的白菜,聊城和朝阳的黄瓜、芹菜等也接力上市,逐步取代了此前的“断茬”产区。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蔬菜供货量明显增加,不少商家也表示,随着产地转换的顺利衔接,供应紧张的局面会很快得到缓解。
四、蔬菜价格还会再降吗?
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大家都关心的是蔬菜价格会不会继续回落、什么时候才会稳定下来。业内专家普遍认为,只要未来天气状况保持稳定,蔬菜价格会随秋菜大量上市逐渐趋于稳定。因为秋冬季蔬菜的生长条件相对稳定,上市量也比较可观,只要不遇到灾害性天气,蔬菜价格的回调是有保障的。
不过,有些蔬菜品种的短期波动还可能存在,比如西红柿、辣椒以及一些豆类蔬菜,它们的需求波动大、供应也稍显不足。但总体来看,短期内蔬菜价格会有所回调。
值得注意的是,菜价虽会回调,但难以一下子恢复到前几年的低价水平。如今的蔬菜价格波动,除了天气原因外,运输成本、人工成本等因素也是影响因素。近年来,运输成本上升、人力短缺等问题一直对农产品的流通产生压力,这也是蔬菜价格波动的潜在因素。
五、理性看待蔬菜价格波动
蔬菜价格高涨不是什么新鲜事,几乎每年都会上演一轮。对于这种“高抛低吸”的市场波动,消费者们其实不必过度担心。随着蔬菜产地转换的衔接顺利,蔬菜供应链逐步完善,菜价自然会有所回落。蔬菜市场的价格波动,本质上也是一种“供需的调节”。
此外,消费者们可以选择性地购买价格相对稳定的品种,或者更多地关注市场行情,理性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。菜价高涨是暂时的,不少品种的替代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价格波动带来的不便。